增资是投资还是筹资?
从历史沿革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会更有帮助。 企业资本运作的三种形式——融资、减资和增资,最初出现在1986年的《国际会计准则》中,用于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其中,减资(reduction of capital)是指公司收回发行或发行的股票;而增资(increase in capital)是指公司增加其注册资本。 这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在增资过程中,无论外部人是否参与,公司总要发生如下变化:一方面,要发放新的股票(作为收入);另一方面,相应减少其负债与股东权益(作为费用)。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增资金额不再局限于注册资本,而是包括了对所有者权益的额外募集,此时,由于募集资金到位,公司资产和净资产都将随之增加,所以,这种形式的资本运作也就自然成为了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至于题主所提及的投资与筹资之间的区隔问题,实际上也是源于上述对“增资金额”的不同界定。倘若将“增资金额”界定为对股东权益的额外募集,那么显然,增资属于一种融资行为;反之,若将“增资金额”定义为仅包括注册资本的增加,则说明这些新增资本并未对股东权益产生额外的稀释作用,增资就成了企业通过吸收外界资本(即引入新股东)的方式来增加自身的财力了。这时,增资便是一种筹资行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无论是融资还是筹资,最终都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并由此引发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结果。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却是显而易见的: